作者:李雪林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0-4-6 16:11:37
选择字号:
学科“国际身价”引关注
上海财大“国际身价”吸引海外名校博士抱团回国任教
 
20余位海外名校毕业的优秀博士生,将在今年暑假后“集体加盟”上海财经大学任教。这是该校前不久第六次赴美招聘的结果——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的240位博士应聘,对其中的101位进行了面试,最终“好中选优”。
 
事实证明,在这些海外名校的博士生眼里,一所学校能够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学科,比单纯的物质待遇更具吸引力。上海财经大学近几年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努力营造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引进的海归教师,目前已占该校教师总数的六分之一。
 
学科“国际身价”吸引众海归
 
上海财大的学科大多集中于经济管理类,此类学科有着统一的国际评判标准,因此接轨国际人才市场,既顺理成章也相对可行。该校的人才选拔,完全参照海外高校通行的录用师资程序进行:首先在顶尖经济杂志发布招聘启事;接受简历,并要求应聘者提供工作报告;请同行评估;在北美经济学家年会期间,与应聘者面谈;并邀请应聘者到学校考察。
 
为揽得精英人才,上海财大于2007年设立高层次人才发展基金,在初始资金165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递增2123万元,至2011年预计将达到一个亿。这样大手笔设立人才基金,在沪上高校并不多见。
 
“引进人才是有滚雪球效应的。”加盟财大的一些“海归”不约而同讲起这句话。2004年,该校引进了知名经济学家田国强,鉴于他在美国华人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谭国富关注起上海财大,而杜克大学公共管理教授牛铭实又出于对谭国富的信任,也受邀来到财大。如今,这三位分别担任三个学院的院长。
 
根据规划,上海财大每年新招聘的教师中,海归博士要占到30%,而最近两年引进的海归都占到新进教师的50%。截至目前,该校已从哈佛、牛津、普林斯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引进了80位优秀博士加盟,海归教师占全校教师六分之一,这一比例在上海高校中大大领前。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院的海归博士已经超过该院教师总数的50%,从国际研究成果的“身价”看,基本达到了北美五十名左右研究型大学经济学科的水平。
 
海归五大院长“任实职、有实权”
 
2004年至今,上海财经大学先后聘任田国强、张欣、黄明、谭国富、艾春荣、王能、牛铭实等海外知名学者担任经济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的院长。
 
任实职,给实权。这些院长不是挂名,也不设常务副院长来“执行”,学校赋予他们人、财、物等方面的权力和责任。由于有的院长也担任着国外高校的教职,所以他们每年来往于国内外,两头兼顾,被比喻为“哑铃式”。在国外期间,他们通过数百封邮件往来,参与讨论重大决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谭国富认为,“哑铃式”更具操作性:身处国外,可以第一时间感知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科研教学和管理改革,能够为国内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改革动向。
 
借助海外优秀人才,上海财大逐步实施一系列可以用国际质量标准衡量的教育教学改革。经济学院成功引进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全方位改革,动了大手术。第一项改革是推动财大实施硕博连读,“国外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在前两年都要重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方能成为博士候选人,完成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国内博士相对容易多了。”在重新规划教学课程体系后,《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成为必修课。此后,又力推调整本科生课程,以期形成一个强化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新体系,其中一项就是将《高等数学》改成《数学分析》,请数学系专业老师来上课,虽然学生们大呼难上加难,却不得不承认这对于经济分析思维的训练大有益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财大金融学院新上任的王能院长最近刚刚提出“统一六门核心课,打通专业选修课”,并尝试开设本科金融实验班,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培养拔尖人才。
 
双轨制激活教师“两大营垒”
 
为了对海外优秀人才的管理创建一种长效机制,上海财大推出了“常任轨”教师管理办法,参照国外著名大学教师的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而他们的待遇也和原来学校体制内的“存量”教师不同,其年薪大约为“存量”教师的两倍。
 
这种新的管理制度,会不会对“本土人才”造成冲击?
 
据该校介绍,“常任轨”教师类似北美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试用期一般不超过六年。六年之后,将根据教学研究和在校内外服务方面的表现,对教师进行考核。其中很重要的考核因素是教师论文发表质量和数量,国际学术期刊至少发表四篇论文,其中包括诸如《美国经济评论》、《数量经济学》等顶尖经济学学术刊物的论文一篇。“最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将获得较高待遇,而不像以往论资排辈。”
 
“常任轨”教师的大门,并没有向“存量”教师关闭。上海财大会计学院33岁的年轻教师夏立军没有海外求学经历,但最近递交了转入“常任轨”教师的申请,因为他在国际顶尖会计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完全符合常任轨教师的考核标准。他的申请一旦被批准,将意味着可以享受和海归教师一样的待遇,当然也面临比“存量”教师更为严格的考核。海归博士如果不能达到“常任轨”要求,也可以申请“国内轨”的聘任体系。这一开放式的双轨制,激活了教师的“两大营垒”:既能够保证吸引优秀海归人才,同时也能激励现有教师提升自身水平。
 
五年以来,上海财大“常任轨”教师已经在国际社科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该校透露,正在酝酿用国际标准在全校层面拟定新的课程体系,而把握国际标准的海归必将在这场教学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