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18 10:01:55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小心“海水西调”背后的自利冲动
 
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等牵头历时3年多对新疆水资源战略的研究成果发布,项目专家直指“引渤入疆”工程“纯粹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科学上根本不可行”。(11月16日,《科学时报》)
 
此前,专家们挥手之间,将蔚蓝色与黄色连接,勾画出一条令人振奋的弧线——把渤海水引到新疆、内蒙古去!按照某专家的宏大描述,工程将彻底改变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且利润巨大。每年调1000亿~2000亿方海水,50年后将增加500亿~1000亿方降水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太阳能海水淡化工程。若能每年增加降水1000亿方海水淡化水,按国际价格1美元/吨计算,产值即为1000亿美元,其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如果渤海之水西调1万亿方,百年之后,塔里木盆地将成为一个大四川盆地……
 
在11月5日于乌鲁木齐召开的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这一“幻想工程”居然得到了百余名专家捧场。
 
这已经不是专家们一相情愿的宏大设想,“海水西调”工程的负责方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简称泓元公司)正在内蒙古实地践行这一“伟大”的“科学构想”。尽管新疆、内蒙古两地发改委出面澄清“立项消息不实”,但这家公司董事长王秀顺称,项目筹备6年,涉及的5个工地已经开工,并且详细披露了有关预算数据和赢利能力分析数字。
 
一周以来,“海水西调”的惊世大工程引起了公众和舆论的持续关注。在网络评论中,充满了冷嘲热讽,将其喻为“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喜马拉雅山装电梯”,视之为天大的冷笑话。
 
但是,笔者仔细寻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发现,这个故事的内蒙古版本叫“引渤济锡”,是“海水西调”的示范工程。锡林郭勒盟政府部门已成立“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而且项目通过了若干机构的论证,运作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其中的4个项目完成了审批立项,据称目前一期项目所需的628亿元投资,泓元公司经过与投资公司的洽谈合作,“钱已经全部解决”。
 
这样的事实才更让人惊讶:如此以幻想为基础的一件事,地方政府何以乐于埋单、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呢?
 
无疑,尽管有违常识,但参与各方都既“理性”又“聪明”,小算盘打得毫不含糊:一位接触此项目的相关人士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其中玄机:按照大型工程施工的惯例,在设计和论证阶段,是专家获益;在征地、勘探、治旱、卖水等阶段,则是政府各个部门获益。企业虽然前期垫付投资,但后期收益率巨大。即使是做梦,也是一个共赢的梦。
 
大工程立项,首先可以满足地方政府对财政利益的追逐。企业和专家一起讲故事,地方政府乐得顺水推舟,先拿下企业投资一单,接着以公共利益为名,将其包装成大工程,继续忽悠国家部门投资,最好是做成有历史功绩和社会影响力、战线越拉越长的大工程。
 
企业和专家把故事讲圆了,打动地方政府是前提。据《京华时报》记者调查,泓元公司自2005年注册以来,内蒙古各级领导都坚定地支持这一项目。内蒙古锡盟给这家公司预留了一块42平方公里、储量达31.7亿吨的褐煤煤矿就是证明。接下来攻关国家立项,一旦冲关成功,无论最终工程成败,项目建设任务岂会旁落?泓元公司董事长王秀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不会做亏本的生意”,“除去成本,我们每年还可以赚12个亿。”
 
时下正是国家“十二五”规划落子之际,眼下“海水西调”尽管获得地方支持,但未获国家立项。于是,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正是各方联动的冲关行动:据新疆当地媒体报道,当日参加“海水西调”高峰论坛的专家们倡议,把“海水西调”工程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如果得到政府等多方支持,并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十几年后就可实现该设想。
 
《科学时报》 (2010-11-18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