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杨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8 15:54:46
选择字号:
京华时报:论文考评方式是学术造假之“根”
 
论文造假和论文剽窃在国内学术界早已不算新闻,但最近被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讲师钟华、刘涛涉及的论文数量之多、时间之频密、手段之低劣,还是让人叹为观止。在真相被揭露后,校方迅速对两人作出了撤销造假学术成果、追回奖金、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开除公职、开除党籍等处罚。
 
这一事件是由荷兰教授斯派克最先发现后公之于众,才引起了国内的注意。钟华、刘涛两年时间炮制了70篇“论文”,这种大跃进的写作方式根本没有引起校方的质疑;原本专业是工科的刘涛大量在化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仍然没有引起校方的注意;按照学校的规程,这些论文经过了公示认定,偌大一个学校也没有人提出疑问。
 
当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这可能就要从《井冈山大学科研工作奖励试行办法》中找答案了。根据这个办法,凡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同时附加奖励1000元。而钟华和刘涛2007年分别有39篇和28篇发表在《晶体学报》的文章上榜。简单造假就可以获得如此可观的收入,自然会有人往前冲。
 
而学校如此执着于SCI数据,就在于现行高校考核和高校教师考核上对SCI数量的过分渴求。在这样的科研成果管理体制下,校方只关心漂亮的SCI数字,论文的质量根本不在考虑之列。可以说,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文风和学风的纵容者和共谋者,自然也没有动力和意愿去深究这些论文的真实性和价值。只要不被揭发,钟华、刘涛等人可能还是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等到丢脸丢到了国外,纸包不住火的时候,校方再来这一出挥泪斩马谡,实在是难免纵容教唆犯罪于前再重手惩处于后的嫌疑,难以以德服人。“倒霉”的钟华、刘涛也只能怪荷兰教授斯派克多管闲事。
 
学术造假和贪污腐败一样,只要人类的贪欲不除,就会存在,但是如果不从体制上去制约和监督,就难免像瘟疫一样扩散,侵害肌体的健康。近年来,中国学术造假和剽窃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汹涌澎湃,如果不从源头上改变学术官僚化的倾向和重数不重质的考评方式,单靠“洋和尚捉鬼”恐怕很难扭转形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