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颖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0-1-12 17:10:09
选择字号:
孙家栋:航天成果来自各行各业支持
 
新京报:获奖的心情如何?
 
孙家栋:拿到这个奖以后,非常不平静,航天工程是大系统工程,能取得成功是在各行各业的支持下才取得的。
 
新京报:500万奖金你打算怎么用?
 
孙家栋:大家都知道,按照国家规定奖金10%由个人支配,剩下的用于科研工作,我会拿来与我的单位和同事共同研究,继续提高航天技术水平。
 
新京报:目前中国航天最需要提高的是哪些方面?
 
孙家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火箭第一次走入国际通讯市场,发射了美国休斯公司第一颗卫星。当时有一位华侨老人,他对我说,中国的火箭能飞多高,华人在世界上头就能抬多高。我们用几十年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我国航天材料,电子元器件,卫星基本设计基础方面和国际都还有差距,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他用50年工作生涯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我国1/3卫星研制有他参与。他被人笑称,一辈子最大的爱好是放卫星。
 
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
 
昨天(1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颁发国家科技最高奖给孙家栋。在拿到奖项时,他把功劳都给了帮助他的人。
 
聚人才
 
两个月挑航天十八勇士
 
1929年,孙家栋出生于辽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曾是中学校长的父母,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18岁那年,孙家栋带着憧憬从辽宁复县(瓦房店)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他最初的愿望是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
 
还未接触到大桥,他便被送入空军入伍,随后又派他到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入学第二年,孙家栋的照片就出现在学院的“状元榜”上。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每年把年终考试获得全优5分的学生照片放在学院大门最显眼处的“状元榜”上,如果连年保持,照片便会一年比一年大,且上挪。等到毕业之时,如依然能名列“状元”,将会获得一枚纯金质的斯大林头像奖章。
 
5年后,孙家栋带着那枚纯金奖章毕业。
 
1967年夏的一个下午,已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分院火箭总体部副主任的孙家栋,正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一位名叫汪永肃的军人来到他的办公室告诉他,“为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钱学森院长向聂荣臻推荐了你,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当时,孙家栋已经学成回国并从事了9年的火箭研制工作。
 
中国人造卫星计划前领导人赵九章、钱骥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接手人造卫星计划的孙家栋第一项任务就是挑选人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挑选出了后来著名的“航天18勇士”。
 
此后,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并让他逐渐成长为中国“卫星之父”。
 
忆往昔
 
卫星发射失败失声痛哭
 
1974年,作为总体部负责人的孙家栋已经领导设计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卫星和第一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下一个目标是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研制返回式遥感卫星。上级把完善卫星设计和工程实施的重任再次交给孙家栋。
 
但是,1974年底,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飞行20秒钟以后就爆炸了,冲天的大火让孙家栋痛哭失声。
 
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失败后,中央决定让张爱萍将军重新领导国防科研工作。
 
孙家栋表示,这次发射失败,对自己教训最大。造成这么大的失败,是由于火箭的原因。但是最后把这原因查出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小事,就是火箭里一根导线,这根导线里头的铜丝质量不太好,断了。
 
怀壮心
 
75岁担纲探月总设计师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2007年11月5日《新闻联播》里,出现过“三个老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的画面。那一天,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标志着我国成功地向月球送去了自己的探月卫星。
 
当年75岁的孙家栋,已经功成名就,但他毅然接受了探月工程这个风险很大的项目。他不仅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还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他随后主持实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还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的第一张月面图发布,同时“嫦娥”顺利传回《歌唱祖国》的旋律,这是我国首次从38万公里外的太空传回歌声,孙家栋的眼里又一次泛起了泪花。
 
回想起这一段,孙家栋说,航天工程风险越大,越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去提高和改变。
 
孙家栋80岁时,病中的钱学森致信祝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讲奉献
 
住院时与妻子相聚最长
 
孙家栋的爱人魏淑萍是一位医生,在她的回忆中,除了谈恋爱时有过一次长谈,几十年孙家栋都是沉默寡言的一个人。1994年,夫妻俩犯病住进同一家疗养院养病,成为她最难忘的事情。
 
1994年底,正赶上我国发射一颗很重要的一个通讯卫星。孙家栋临走时妻子对他说:“你出差了,我就借这个机会到医院做结石手术。”而那次发射初始,卫星也不太顺,加上压力也比较大,孙家栋心脏病复发,经上级批准,夫妻俩最后都到小汤山职工疗养院住了一段院,度过了他们少有的闲暇时光。
 
这次短短的住院时光成了妻子一生印象中最深刻的事。孙家栋更是笑言,两个人一块住了那么长一段时间,是一生少有。
 
1999年9月,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回家后,孙家栋把奖章戴到妻子的脖子上。孙家栋表示,自己在家的时候太少,妻子不仅要工作,还要负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支持确实很大。他曾对记者说,他非常喜欢一句歌词:“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蓄梯队
 
年轻专家请求再送一程
 
在院士欧阳自远眼中,孙家栋不仅是学识渊博的科学家,还是一位非常高明的组织家。
 
欧阳院士在嫦娥工程与孙家栋作搭档。他认为孙家栋对嫦娥各方面的基础工作都倾注了心血,“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一人身上,因为他是总设计师。”
 
欧阳自远曾评价说,孙家栋能站在全面的、国家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怎么解决,能够调动各方面,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欧阳自远坦言是孙家栋把自己领进了航天领域,“关于航天我本是一窍不通,但是他对我说,欧阳,你教会了我很多事,特别是月球的事,你告诉了我很多。”
 
“最使我感动的是他对我说,欧阳,我是给你打工的,我的责任是把你的眼睛和手,延伸到月球,至于你看到什么、干什么活我不管。他是如此地朴实,而且是如此地友善。”欧阳自远认为,孙家栋作为这样一位科学家,却如此谦恭,委实令自己感动。
 
如今,年事已高的孙家栋和欧阳自远都已退居二线,担任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他们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接班人。面对获奖恩师,“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青年科学家孙泽州说,在把年轻人扶上马后,还想请求孙家栋再送年轻人一程,在以后的任务当中还要向他请教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