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别敦荣 贾杰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28 23:57:56
选择字号:
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哈佛大学从沿袭英德模式到开拓自主发展道路,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的变革之路,传统和习俗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哈佛大学在不断进步。从建校至今,从培养牧师、绅士到培养社会各层的领导精英,哈佛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需要。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曾经提出“我们还要害怕未来吗?”的问题,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是的,哈佛大学不再需要推动自己进入顶尖的高等学府之列,因为这已经被时代所证明。但是,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凭借一时之力而长治久安,适应社会、科技和文化变革的能力才是保证哈佛大学一路领先的原动力。我国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的大学发展战略举措,迈开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步伐。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尤其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
 
明确教育目标,找准目标生源
 
大学是教育机构,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自身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一所具体的大学总有其特定的生源要求。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其教育目标是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领袖,为此,它以学术标准为核心,建立了一套招生录取的综合素质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招收世界各国优秀的可堪造就之材。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才华横溢的学子,经过哈佛大学的精心培养,成为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的领袖人才,为哈佛大学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我国大学,包括一些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大学,囿于我国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单纯地以高考分数取人,将高分考生作为自己的目标生源,有的甚至以各种激励措施吸引高分考生。有的大学以录取多少高考“状元”作为招生录取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
 
近年来,尽管部分大学开办了自主招生考试,但仍然没有摆脱高考的窠臼,只是在高考之前通过文化科目考试提前将考生筛选一遍而已。哈佛大学招生录取以学术性向测试为基础,大力加强综合素质考察,以录取“我们最需要的那类学生”,为造就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奠定基础的经验值得我国大学,尤其是有志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借鉴。
 
我国大学应当摈弃唯分数论素质的传统观念,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世界大学变革的经验教训,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和生源标准,建立适合于自身的招生录取制度。招收到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学生,是我国大学实现个性化教育,追求优质教育的前提。对于那些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大学而言,不仅应当追求生源的智力发展水平,还应当对学生的个性修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工作能力等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招收到综合素质优良的生源。这样,也有利于引导中等教育转变应试教育方式,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将文化科学教育与个性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准
 
哈佛大学执世界大学教育之牛耳,以超强的学术实力,优越的教育条件,培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各领域的领袖人才。以如此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育和无与伦比的学生发展前景,哈佛大学又是如何来认识其教育目的的呢?
 
哈佛大学是冷静的,更是负责任的。它将培养有教养的人置于首位,学生的知识掌握、认知发展、专业能力、创新品质等都从属于教养,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等都服务于培养有教养的人的需要。培养有教养的人是一种境界,是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所系。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高度重视专业教育,追求大学所学与社会之用的直接结合,而忽视对学生的品性、修养、责任、情感的培养,导致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有文化、没教养的现象。部分大学为此开展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以弥补文化教养课程的不足,希望借此扭转传统的专业教育之过,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有的大学甚至开始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实施通识教育。这都是可喜的改变。但仅止于此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国大学在教育目的上的问题并不是开办几次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甚至实行美国式的通识教育就能解决的。我国大学教育应当进行深刻的变革。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是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国大学应当反思60年来的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尤其应当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手段。哈佛大学将有教养的人的培养置于其教育目的的核心,并坚持不懈地探求培养有教养的人的有效路径,可以给我国大学诸多启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开办几场讲座,它不应当是现行教育的问题的补丁,而应当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应当将其纳入到大学教育改革整体框架之中,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活动、教学条件等各方面,规划和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大学人才培养真正落实到“教养”上,提高大学所培养人才的道德水平,使其不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而且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社会文明进步的典范。
 
把握学术真谛,强化学术地位
 
哈佛大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令人景仰的学术殿堂,但它在370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100多年的发展中,注重借鉴和学习高等教育强国的大学教育经验,锐意创新,开创了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的新时代。其成功之道就在于把握了学术真谛,不断加强学术的地位,掌握并自觉运用学术发展规律经营教育,使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造就了一大批世界杰出人才。我国大学作为社会高等教育机构,长期游走于学术的边沿,总未能把握学术的真谛,未能给与学术应有的尊重,尊师重教的风气没有树立起来,教师一直被作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对教育教学难以行使管理权,教育管理的权力为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所掌控,所以,我国大学并不具有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的品格,难以避免陷入平庸的境地。要改变我国大学的现状,哈佛大学的成功之道颇能给我们启示。
 
我国大学应当改变行政附属机构的属性,回归社会高等教育机构的本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学,以学术为本,给予学术至高无上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学术权威,赋予教师对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言权;排除各种非学术干扰,将追求卓越的学术水平作为最高目的,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知识发展与应用等方面,坚持卓越标准,造就一流人才,争取原创性成果,正如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所做的那样,建立真正完备的大学教育体系。
 
物资条件与文化环境建设并重
 
关于大学发展,学术界常有“大楼”和“大师”之争,其实,办好一所大学,“大楼”和“大师”都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还要有与大学性质相符的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充分的物质条件、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大学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哈佛大学在其走上中兴之路后,持续大兴土木,开展基本建设,完成一大批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实验大楼、运动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使办学硬件条件能够满足学科专业不断增加、教学和研究功能不断拓宽、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在哈佛大学发展历史上,办学物资条件建设经历过三个高峰时期,一个是19世纪中后期;一个是20世纪初期;还有一个是20世纪中期。这三个时期恰好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进行物资条件建设的同时,哈佛大学抓紧做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并切实从制度上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哈佛大学不同于一般大学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停留于“大楼”和“大师”之间,还有更深刻之理念。正如前校长陆登庭所说:“从本质上讲,在哈佛大学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学习思想的变化形成了一条稳定而清晰的发展轨迹。是的,我们应该思考大学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大学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统率大学教育,正是哈佛大学的过人之处,也是其后来居上、超越诸多历史更悠久大学的奥秘之所在。
 
我国大学要实现超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早日走出“大楼”与“大师”之争的误区,在抓紧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大胆解放思想,培育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校园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国大学气量太小,容不得不同流派、不同学术思想,容不得“外来户”,这是不可能荟萃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可能营造多样化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进入国际学术大家庭,跻身世界一流高等学府之列的。我国大学应当抛弃闭门造车的传统,开放办学,尤其是那些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大学,更应当面向世界,以宽阔的胸襟,包容各种不同的学说、流派和思想,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在学生发展问题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学习权利,将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在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坚持自己的思想并自由地表达,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热情和批判精神,使其成为负责任的社会事业的领袖人才。
 
《科学时报》 (2009-9-29 B4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