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铁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9-9-9 10:03:48
选择字号:
调查表明:科技大奖可信度遭质疑 “双肩挑”不获认同
 
“我国现在的学风有比较大的问题。”这是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的一个观点。这种判断不乏数据支持,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调查报告就表明,现在的学风确实大成问题:数据显示,对于我国高校教师学风不正现象的严重程度,认为个别存在的仅占14%,多达八成六的被调查者认为部分或普遍存在;对于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学术风气不正现象,只有9.4%的人认为是个别存在,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部分或普遍存在;而认为我国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奖结果“主要取决于成果的真实水平”的,竟只有区区12.5%。
 
这份调查报告名为《“我国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与对策”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是由九三学社完成的,成稿于今年2月。
 
据介绍,为完成这次调查,调查机构共发放问卷1.3万余份,回收8370份,其中有效问卷7699份。问卷受访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占总数的42.7%,其他的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人员或技术管理人员、科教单位行政人员等。
 
翻阅这份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学风持负面评价,科教领域存在的其他一些问题,如行政领导侵占他人科研成果、评审走过场、科技成果造假获奖、官本位主导科技经费分配等,也获得了受访者普遍认同。
 
科技奖既取决于水平,也取决于公关
 
“原三鹿集团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太不可思议了。”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曾狂批科技奖励制度。
 
他所指的获奖,是指原三鹿集团“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不止刘应明,今年两会上,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马大龙委员也声讨道,三鹿集团获奖事件损害了国家科技奖励的尊严,暴露出当前科技奖励制度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认真反思科技奖励制度,并深化改革。
 
从九三学社的调查来看,确实有89.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突出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改革举措。其中,又有近半数(44.6%)的受访者对我国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状况不满,认为问题很多,必须做出大的改革。
 
从数据上看,受访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近半数的被调查者(49%)认为科技成果获奖人排序有“领导优先”的问题,即优先照顾的是行政领导而非实际贡献者。
 
其次,超过七成受访者(70.3%)认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鉴定和评奖结果“既取决于成果的水平,也需要一定的公关活动”,仅有12.5%认为“主要取决于成果的真实水平”。
 
对于评奖所必需的科技成果鉴定,大部分被调查者评价负面(64.2%),有41.2%的人认为科技成果鉴定“普遍走形式,草率了事,人为地拔高成果的水平”,11.6%认为“成果弄虚作假,鉴定评价失真的情况不少”,仅有33.9%认为“基本上是认真和公正的,能客观反映成果的水平”。
 
对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制度哪些方面亟须改革,70.3%的受访者认为“候选项目在通过复评后,应增加现场技术检验测试和经济效益审计,确保成果及效益的真实性”一项应成为最重要的改革内容。
 
而“候选项目应该有5~10年连续、稳定和有效的应用后才能申报,以保证成果水平”获得67.5%的受访者认同,“取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由市场鉴定,并通过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给予鼓励”获31.4%的受访者认同。
 
受调查者还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制度也亟待改革。这其中,认为应“更加重视成果在国际上的持续影响(论文他引情况及其发展)”和“更加重视成果在国际同行中的评价”是主流声音,两项比例分别占78.7%和74.1%。
 
普遍反感官本位
 
大学的官本位倾向历来备受诟病,甚至连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2007年的一个论坛中也直陈大学的官本位倾向在影响着学术的发展,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灯塔的作用也就会逐渐失去色彩。
 
九三学社的这份调查也表明,官本位和高校“衙门化”倾向让大多数被访者反感。
 
对于“用确定高校主要领导行政级别的方法来确定高校的地位”这一制度,有61.4%的人认为这极大地助长了高校内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导致许多有发展前途的骨干教师分心于追求校内行政地位和权力,对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根本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有24.9%的人认为这一制度强化了行政权力,使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削弱,产生了不良导向。这说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认可这一制度。
 
对于滋生教育领域政风不正的重要根源,有66.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官员在教育经费分配、水平评估和成果评奖过程中权力太大”是最重要的根源,此外,还有40.4%的受访者认为“官本位的传统”也是重要根源之一。
 
对于科技经费的分配问题,调查表明,多数人(60.5%)认为,在决定科技经费分配的项目评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相关官员。
 
要获得科技经费项目,近半数被调查者(49.1%)认为关键在于“项目申请方对评审关键人物的公关”。85.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科技项目的评审过程中,申请人对评审专家或者相关官员的公关”这种情况很普遍,93.5%的受访者认同这种公关容易滋生腐败和不端行为,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科技项目的评审过程,“在表面和形式上规范认真,评审结果实际上取决于幕后活动和官员的操控”,甚至还有13.3%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暗箱操作,违法和违规行为(例如回扣、分赃、交换等)普遍。
 
“小题目大评审,中题目小评审,大题目大多由学阀垄断,只是形式上评审”的说法则得到了85.6%的认同。
 
在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选择“政府部门既管经费,又管项目;既是出资人,又是经营者”的受访者为67%,同意“政风不正,部门利益驱动,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说法的为60.3%。
 
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的观点体现了一定的集中性,表现在“政府官员在科技经费分配、水平评估和成果评奖过程中操控权太大”一项认同度高达81.%,而“官本位传统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项也高达65.8%,大幅高于其他选项。
 
这说明当前科技领域内,行政干预力量过大和监督机制的缺失,确实已经成为科技领域政风不正的重要根源。
 
“双肩挑”不获认同
 
在我国的高校内,既担任专业教师,又兼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所谓“双肩挑”型人才现象非常普遍,但近年来,在这些“双肩挑”型教师身上频频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院长、校长等学术机构领导人的学术丑闻,使这一制度颇受质疑。
 
在这次的调查中,就有52.2%的受访者认为“双肩挑”干部普遍以权谋私,把各类公共资源揽到自己或自己所在的专业,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应该使党政主要干部专职化。
 
对于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必然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官员利益的问题,受访者认同的解决方案中,也有45.3%的认为应当“改变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三位一体或有隶属关系的现状,使三者相互独立”。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