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9-9-1 8:29:01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聚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
提高国际影响力,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才是出路
 
科技期刊,是展示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目前我国共有科技期刊近5000种,从数量上说,仅次于美国,是排名世界第二的科技期刊大国。然而,从质量上看,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却普遍不足。这是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一方面,受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国内优秀论文大量流向国外;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与国外高水平期刊差距较大。因此,许多学者坦言:“如果我有好的学术文章,我更倾向于投到国外的本领域期刊。”更有科研领导无奈地说:“如果我们研究所的文章都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上面就要打我们的板子,我们研究所就可能降为C类研究所,因此,我们的压力很大!”优秀论文的外流,给我国高端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难以突破的困境,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与此同时,“唯论文”的风气让科研人员、大学教师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甚至连博士生也必须在一定级别的国外期刊上发表几篇文章才能毕业。在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一些低端的学术刊物只能够靠经营版面,维持低质量的“生存”。
 
近年来,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成为国内科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专家学者建言献策,经过一批致力于此的科学家和出版人的努力,一些期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如何办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似乎依旧是个无法破解的难题。
 
一些人认为,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性问题,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这种局面可以有所改观。而期刊界的有识之士对此却忧心忡忡:“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多少?”
 
的确,当中国科技期刊还在低谷中徘徊、困境中摸索的时候,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把中国市场看做孕育着巨大商机的处女地,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对我国科技期刊中的优质资源展开激烈的竞争。
 
在压力与挑战面前,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提高国际影响力,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才是中国科技期刊的未来出路。一些学者明确提出“期刊不宜过多过滥,要保证出精品”的建议。但是,由于国内的学术期刊隶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期刊布局分散、条块分割,重点不明确,一些主办单位宁愿低水平维持期刊运转,也不愿意停掉期刊,导致许多学术期刊覆盖的内容交叠,彼此间竞争稿源的现象愈发严重。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改观,“精品”不可能横空出世。
 
最近两三年,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国科学》系列,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的《自然科学进展》,先后筹划改革,并都明确提出了“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中国科学》系列和《自然科学进展》,相同的办刊目标和发展方向使两个主管单位的领导——路甬祥院长和陈宜瑜主任意识到集中优势资源、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办好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科技期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出了一个颇具魄力的“大动作”——《中国科学》与《自然科学进展》合并办刊。
 
合力才能出重拳,两份刊物的合并,是优秀论文资源、优秀出版资源的整合。通过合并,形成合力,可以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办刊理念,集中打造我国科技期刊的创新平台,推动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
 
尽管这在我国科技界是一件大事,而在世界科技期刊发展历程中却是常事。虽然世界期刊整合高峰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过去,但是整合、兼并依然时有发生,从世界经验看,这种整合与兼并带来了期刊发展更广阔的前景。
 
由于是两份高端刊物的合并,一些期刊业管理人士对这种合并也寄予厚望,期望通过这种尝试,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探索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他们表示:“这次合并符合集团化国际趋势,体现了主办方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期刊带了个好头。”(洪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