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25 10:01:48
选择字号:
怀念中国地理学开创者之一林超:谦谦君子淡如水
 
[科学时报 王卉报道]今年是中国地理学会成立百年之际。在地理学历史上,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被忘记——他就是同样诞辰百年的北京大学教授林超(1909~1991年)。
 
实际上,纪念林超诞辰百年的活动也被纳入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日程中。
 
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原所长黄秉维,曾特别撰文“铭记林先生参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开拓和领导的勋勤”,称林超是“终生为地理学研究与地理教育殚精竭思的‘谦谦君子’”,“他与人交往,其淡如水,从不结帮结派,更未尝曲意逢迎……但他关心、照顾、体谅别人的襟怀,却如清泉长流、涓涓不绝”。
 
不应被湮没的开创性工作
 
1938年,在中英庚款资助下,在英国学习的林超获得博士学位。他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地理学博士学位获得者。自此开始,一系列地理学相关的“第一”或开创性工作都与林超联系在一起:
 
战火纷飞的1938年,怀着教育救国理想的林超,未等到博士学位证书授发仪式,就赶回中国,接任了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的重担。这一年,他29岁,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地理系主任。同年,林超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地理基础及其展望》的军事地理文章,以地理位置、资源、人口为基础,论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之必然,与毛泽东《论持久战》、蒋介石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想法不谋而合。
 
1940年,林超参与创建中国地理研究所,带领同仁完成了《乡土地理调查手册》。这是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史上第一个地理调查标准,为我国地理科学考察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开了先河。
 
1947年,林超担负起中国地理研究所第三任所长的重担。这一年,他38岁,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最年轻的地理所所长。解放前夕的中国地理研究所成为我国地理学人才最重要的储备库。
 
1949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在停止了15年后于4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第16届世界大会。林超以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和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大会,只身为中国取得国际地理联合会国家会员的资格,他是使中国地理学会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950年,他仔细地研究了在英国购置并带回来的30多本关于西藏的地图和书籍。他研究了西藏地理和人文历史,考证了世界第一高峰命名的来龙去脉,提出将世界第一高峰由埃拂勒斯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的意见。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全国使用珠穆朗玛峰这个名字。
 
1954年,他发表了大学教学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大纲》。该区划方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
 
1960年,他提出由下至上开展地理区划的方法论。
 
1965年,他提出开展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作出案例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他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资料,编撰了《国内外土地分类和景观学研究》。
 
1984年,他被聘请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和地理学卷主任;这一年,他成为北京大学地理系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7年,他把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博士送到军队开展军事地理学研究,成为我军第一位博士。
 
1989年,他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创建博士后流动站。
 
1990年,以他作为主任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出版。
 
1990年,以他为主编的《中国地理学名词词典》出版。
 
……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宋长青说:“林先生是中国地理学界少有的在地理学的文理、古今、中外、理论与方法、教学与科研、培养学生等方面皆通的地理学大师。”
 
“林先生是为数不多的在世时得到的荣誉远远小于他贡献的杰出学者。”中山大学校长助理、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保继刚说。
 
他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林先生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他在军事政治地理学、人文经济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理教育学、地理学科技外交等一系列领域中,均为国家培养出起到传承作用的接班人。”作为林超的学生,刘闯怀念起恩师时,这样对《科学时报》记者介绍。刘闯现任联合国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与应用全球联盟共同主席、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
 
当年刘闯是被林超破格录取的学生。由于硕士论文获得很大认可,1985年1月,刘闯被推荐在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当时林超是大会主席,正是由于刘闯此次的表现,林超决定招收刘闯为他的博士研究生。他向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申请不需要考试直接录取刘闯,获得批准。次年,刘闯入学。博士生不经过考试入学,这在北京大学是少有的破例。
 
林超不拘一格选学生,不只是一例。比如,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傅伯杰,当初在被林超招收为博士研究生时,也是专业课免考入学。
 
没有学历的傅宗科要考察徐霞客走过的路,林超不仅写信给其考察所经之处的有关人员请求给予协助、传授《徐霞客游记》中的地理知识以辅导,并以“走万里路”后还要“读万卷书”鼓励他进步,考察结束后还在资金和入学北大方面给他以帮助。
 
当时,正式去拜见林先生时,刘闯对林先生感叹地说:“一个好学生碰到一位好老师不容易!”而林先生慢言慢语地回答她说:“一个好老师找到一个好学生也不容易。”刘闯当时一下愣了,这对她是极大的激励。
 
博士毕业时,刘闯拿着自己3年努力获得的一系列证书去向林超先生作了汇报。诸如,3年的北大五四科学奖获奖证书、在日本获得的国际测量与遥感学大会奖、第一届中国大学生课外活动挑战杯一等奖、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证等。
 
那期间,刘闯一边读书,一边带着儿子,生活很艰难,林先生特意以刘闯的名字在银行开户存了些钱,这在她儿子生病时也救了急。实际上,生活并不是很宽裕的林先生对很多学生都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帮助。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教师们的工资也不高,但他往往拿自己的钱请亲属朋友在国外为学生买书,并且特别注意推荐年轻学子去国外学习。”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学——纪念林超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同样是林超学生的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马礼介绍。
 
“他英语很标准,知识面之广让很多外国人为之倾倒。”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黄润华表示,“他是站在历史长河边的巨人。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常会把我们带到三四十年前,闲谈中会说起很多地理学界的国内外掌故,很遗憾当时没能记录下来。”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蔡运龙在追忆先师林超时表示:“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地理学交流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林超更加积极地参与这种交流。他利用自己在国外的名望和联系,邀请世界知名地理学家来华讲学,促使北京大学地理系与若干世界著名地理系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刘闯时常带儿子去林先生那儿,这个过程中儿子刘阳也深受熏陶。在林超去世6年后的1997年冬,刘闯带着刘阳从美国回到中国,为了把林先生的名字留下来,也为鼓励北京大学学生在地理学专业的进取精神,刘闯、刘阳母子决定共同出资在北京大学设立“林超地理学奖学金”。这是北京大学在地理学领域唯一一项奖学金项目,也是少有的出资人和奖项名字不同的奖项。
 
“林先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希望让更多的人去读他、去理解他,去从中受益。”刘闯说。
 
屡遭人生打击也能积极应对
 
1950年2月,当林超手捧着中国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正式会员国的成果,当他把在会后亲手挑选、千辛万苦购置和“几经交涉”才能带的600公斤222本外文图书资料带回国时,林超开始面对一系列巨大的落差。
 
在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后,1950年9月,他被安排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后转任北京大学教授。受“极左”思潮影响,当时有人怀疑他“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不留在国内迎接解放,而到外国去,是不是有外逃的嫌疑”,“他是否与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有特殊关系”等。
 
北京大学原地理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王恩涌说:“他当时非常困难,不让他带课了,基本上被‘挂’起来。他写过的一些论文、翻译的文章,也不能署他的名字。”这些文章或无名或冠以他人名字发表。
 
此前,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世界大会中国代表团唯一的顾问;他是英国文化委员会中国顾问;他有去美国的邀请和条件,那里有他的亲属;他有留在英国的便利,那里有他的母校、他的朋友。
 
刘闯曾经问过林先生:“您冒着这么大的政治风险去做这件事,为什么?那么好的邀请您不去,选择回国,您不后悔吗?”
 
林超回答说:“我是地理研究所所长啊!”“我的事业在中国!”
 
林超长子林延辉对《科学时报》记者介绍,父亲从小在教会学校读书,英文非常好。早期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转攻地理学,兼具中国传统地理学、近代西方地理学等素养。
 
“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荣辱不惊,淡然处之’的人生哲学。”林延辉说。
 
林超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从中西方文化中汲取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因此,屡遭人生打击而能积极应对。在“文革”中受到残酷的精神和肉体折磨以及要忍受长期的病痛,他都能坚韧和冷静地面对。当得知在原中国地理研究所共事的首任所长黄国璋、在原西南联大共事的赵九章先后被逼自杀身亡后,他悲痛万分,但是他却对家人说:“任何情况下,我不会自杀,如果我有意外,必定是被害。”
 
林延辉还记得父亲向他引述《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林延辉说,父亲一生有很多想法和计划,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他也能欣然接受。
 
北京—揭阳—继往开来
 
今年对林超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林超的故乡广东揭阳市政府也是积极参与者,副市长林丽娇两次带团到京参加和组织预备会和纪念活动,揭阳市政府在投资100多万元重建林超一家的故居“敬德堂”的同时,摄制了《中华地理一奇峰——追忆百年林超》纪录片。
 
林超的祖父林奕德于1897年创建揭阳江夏基督教堂,1902年创建揭阳“养蒙”小学。林超的父亲林建中,1906年创办了揭阳真理中学。日前,真理中学也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敬德堂”辟为真理中学校史馆。
 
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表示,作为华侨之乡,揭阳文化底蕴高。揭阳市正在筹建中国五千年历史长廊,而林超的事迹和精神也将是其中重要的一笔。
 
作为纪念林超先生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地理学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揭阳的纪念活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揭阳科教基地、中国地理学会揭阳科教基地在揭阳市地震局挂牌。
 
在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蔡运龙、秘书长张国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副所长葛全胜看来,这两个基地将是衔接地理学和地方关系的平台,是林超地理学事业和地理学精神继往开来的新的里程碑,将有很多地理学科教活动在这里展开。
 
《科学时报》 (2009-12-25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