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锋 李洁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1-12 23:29:22
选择字号:
黄宏文:有信心将华南植物园建成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

        谋划未来,将华南植物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植物园。左起: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傅声雷,党委书记、副主任任海,主任黄宏文,副主任、纪委书记魏平。 

[科学时报 潘锋 李洁尉报道]创建于1929年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植物园。80年来,华南植物园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正朝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目标迈进。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研究员在建园80周年前夕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学时报》:华南植物园的特色优势都有哪些?
 
黄宏文:华南植物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近代生物学研究机构之一,是中国植物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在中国植物学研究和发展史上,华南植物园完成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如第一任所长陈焕镛教授是《中国植物志》的发起人之一和第一任联合主编,他还率先启动了我国植物学家独立对华南地区植物的本底调查工作。80年来,我们立足华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系统研究华南植物区系的历史,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华南植物园的科学研究工作起步于植物分类学,经过8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逐步拓展到植物生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引种、驯化等,涵盖了植物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生态学研究也从过去单一的植被恢复,拓展到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恢复生态学等诸多分支学科。我们已经从当初一个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附属于大学的小型研究所,发展成为目前拥有6大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植物园,建有木兰园等30个专类园和集世界植物之大成的展览温室群,迁地保育植物超过13000种,在全球2500多个植物园中排名进入前10位。华南植物园在国内外植物学及植物园界的声誉和地位显著。
 
《科学时报》:80年来,华南植物园形成了怎样的传统文化?
 
黄宏文:80年来,华南植物园的几代科学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形成的“忠诚报国的民族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华南植物园得到传承和发扬。
 
陈焕镛教授在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辗转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植物标本;华南植物园第四任所长郭俊彦教授在新中国刚一成立,便于1955年与钱学森等知名学者一起历尽艰难,回到祖国。老一辈科学家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报国之心,始终激励着我们不断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华南植物园在新中国成立前和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科学家们始终坚持对祖国科学事业执著的信念,为开拓中国植物学事业殚精竭虑。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执著精神成为华南植物园的宝贵精神财富。
 
80年来,华南植物园在中国植物学、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中国第一。我们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用英文刊印的植物分类学杂志Sunyatsenia,编撰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创建了我国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恢复定位研究站……这种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我们21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学时报》:与国际一流植物园相比,华南植物园还存在哪些差距?
 
黄宏文:植物园作为植物资源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实施《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者。以英国皇家邱植物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是全球植物学研究与植物资源保护领域公认的杰出代表。
 
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主要特征包括:首先它是一个高水平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在植物科学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二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加剧、植物物种高度濒危和不断消亡的今天,它应在全球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植物学公众科学普及传播平台;四是它应该有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性,如英国皇家邱植物园的温室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与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拥有的国际顶尖知名科学家的数量还显得不足,在科学史上留下印记的重要创新不多,我们在国际上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提出和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主导等。
 
虽然与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存在差距,但我们最近通过与英国皇家邱植物园等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比较后发现,华南植物园在园区规模、研究人员、科研经费及产出、植物专类园的数量、物种保存的数量以及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等方面,任何一项指标都并不逊色,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可预见的5~10年,将华南植物园建成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
 
《科学时报》:如何将华南植物园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科学植物园?
 
黄宏文:我们要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科学植物园为目标,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国立科学植物园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形成与英国皇家邱植物园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三足鼎立的格局。
 
首先,我们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规律,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我们现在部署有6个学科领域30个研究组,研究内容从全球气候变化到生态恢复,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等;研究布局涵盖了从植物个体到生态系统,从分子水平到景观水平,是一个面向未来发展的完整的学科布局。目前,我们6个学科领域的30个研究组在国内外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上已经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华南植物园现有科技人员201人,三期创新岗位177个。近年来通过加快青年人才引进,我们的科研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我们的科研人员相对比较年轻。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流的日渐增多,他们将成为国际植物学研究的主力军。
 
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设立了鼓励青年人才自由探索的基金,并在政策上、经费上向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倾斜。我们每年要培养100名左右的研究生,这一大优势是其他国外植物园所没有的。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来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教育规模,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我们还希望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来提升我们研究队伍的水平,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对于优秀的科研团队,我们将给予稳定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
 
第三,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我们的目标是使迁地保护的植物数量进入世界前列。同时,我们认为中国科学家要想做出有世界影响的研究工作,必须要有全球的视野。我们要把生态学研究和植物资源的收集、驯化拓展到国外,通过在国外联合考察、采集、建立生态定位站等形式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使华南植物园成为国际战略植物资源的重要储备库。
 
今年11月,我们将邀请包括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Peter Raven博士等在内的来自欧美等国的10位著名植物园主任及专家,对华南植物园进行建园以来最高级别的国际评估,以此来更加明确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我们将依托设在华南植物园的中国植物园工作委员会和BGCI中国办公室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们的园区设施、实验室技术装备和野外台站的基础设施等硬件也都与国外比较接近了,这些都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时报》:华南植物园将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
 
黄宏文:近30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努力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但目前我国很多天然药物、能源植物、园林花卉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广泛利用。
 
华南植物园在服务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华南植物园就参与了“橡胶北移”的联合科技攻关,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华南植物园向社会提供、推荐或推广应用的各类植物约2000种。
 
进入21世纪,我们更是将服务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生物经济的发展将对生物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通过与广东省的共建合作,我们现已拥有了一个有着13000种植物的庞大活体资源库。但对于已经收藏的物种资源,如果只是保存的话将是一种纯消耗;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和发掘利用,是实现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在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趋势引导下,我们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将会做得更好、更有特色并呈加速发展趋势。
 
在农林业方面,我们有大量可发掘的植物遗传资源,可以为我国林木、园林花卉新品种开发和粮食作物育种提供源头资源支撑。在人口健康方面,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植物天然产物研究,通过新药开发,可以为我国医药卫生和人民健康事业服务。在环保方面,通过对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将为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提供新技术、新品种。
 
我们将立足广东经济转型和生物经济的兴起,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来提升广东生物医药、林果花卉和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使华南植物园成为支撑广东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时报》:如何将科普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黄宏文:植物园应该是一个集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以及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同样也是国际一流科学植物园的一项重要职能。华南植物园既是广州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科学传播与科普教育都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科普教育新模式,并获得了国内首个植物园科普传媒硕士培养点,华南植物园长期坚持不懈的科普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普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科普是对现有信息的发布,科学传播则是在对最新科学成果进行转化以后,变成大众可以理解的新知识。植物园的科普不能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应该不断给公众提供最新的科学进展。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我们认为华南植物园有条件也有能力在科学传播方面做得更好。
 
华南植物园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80年。未来5~10年,我们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地方需求,将华南植物园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植物园,成为世界公认的恢复生态学、系统演化植物学、保育生物学及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高水平研究机构;我们将立足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模式的创新,在引领中国植物园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中国植物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全球的主导作用。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所说:“……,华南植物园有条件,而且也应该成为我国植物园体系当中的先行者、示范者,更重要的是引领者!”
 
《科学时报》 (2009-11-13 A2 热烈祝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成立80周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