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臧运波 曹雪晴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9 9:14:46
选择字号: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在青岛召开
 
[科学时报 廖洋 臧运波 曹雪晴报道]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暨中国沉积专业委员会30周年庆典10月15日至19日在青岛召开。这是中国沉积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新老科学家济济一堂,共襄沉积学的发展大计。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彭轩明,中石油副总裁孙龙德,中石化原高级副总裁牟书令,中海油副总裁朱伟林出席了大会。
 
全国沉积学大会每4年举行一届,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海陆并重,古今结合”。十余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700余名地质学专家参加了会议。
 
沉积地质学是一门古老而高深的重要学科,是认识地球系统的基础,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度量标尺和历史记录,也是油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矿产的成矿作用、勘探、开发,乃至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沉积地质学的发展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系统的整体认识,也促进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张洪涛在会上表示,沉积学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国际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沉积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演化历史上的碳循环和反演,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碳汇、碳储过程及机理,碳排放评价参数与实体经济的评估原则,沉积过程与生命演化的环境分析,化石能源的沉积条件,地球历史中的重大灾变事件分析等等,都向沉积学家提出了重大挑战。此外,人类居住的环境条件日益脆弱,加快推进传统沉积地质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应用领域的有效转化,是沉积地质学家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张洪涛说,大会在地球系统的时间过程、空间演化、科学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为沉积学专家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机会,反映了国际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潮流,体现了基础学科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内在联系,既在沉积地质学发展的前沿方面提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又在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多有见地、可转化的实践成果,是一次沉积地质学领域的全方位检阅。
 
会议内容丰富,学术涉及面广泛,包括资源沉积学与成藏过程、储层沉积学、沉积成岩作用与地球化学、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盆地动力学与岩相古地理、现代沉积过程、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等8个专题。
 
在为期4天的会议上,238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130余位专家以展板的形式展示了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的科研硕果,总结了我国沉积学发展的基本经验,展望了我国沉积学的未来。
 
会议期间正逢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举行了庆祝活动,追思我国沉积学的奠基人叶连俊院士、业治铮院士和吴崇筠教授的功绩和学术思想,弘扬学会“和谐、合作、创新、发展”的光荣传统,向3位前辈的亲属赠送荣誉证书及纪念品,向为学会工作作出贡献的老同志颁发纪念品。大会还出版了《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特刊》。
 
同时,为了鼓励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会对部分青年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
 
会议期间,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刘宝珺院士担任新一届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科学时报》 (2009-10-29 A2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