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鲁伟 蔡列飞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13 7:4:19
武大采用测绘遥感科技保存敦煌艺术 有望让其“重生”
 
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一个虚拟的敦煌石窟三维模型就会映入眼帘;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选择进入石窟,并实现360度全景观看;滑动滚轴,精美的壁画和曼妙的卧佛立刻会放大数倍,且不会失真。
 
近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先锋博士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在数字敦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据介绍,这次数字敦煌保护行动是由武汉大学与敦煌研究院、中央电视台3家单位联合承担的。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测绘学科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实验室李德仁院士和夫人朱宜萱教授带领的团队就尝试运用测绘遥感科技进行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北京明清建筑群及卧佛等古文物、古建筑群摄影测量及三维数据库的建立、仿真等项目。
 
“由于精度不够,当时的工作无法产生现在的效果。”该实验室党委书记李平湘教授告诉记者,“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们测绘的精度大大提高,达到毫米级甚至微米级,这才为数字考古奠定了基础。”
 
2006年,李德仁陪同外国专家到敦煌考察,在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就文物保护进行探讨后,双方决定在数字敦煌研究方面展开合作,其目的主要是想重建虚拟敦煌场景,建立详细的数字化敦煌档案和支持数字敦煌考古研究。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研究人员在前期必须运用大量测绘方法,如通过控制测量的方法,提供一个绝对坐标,将断崖上的400多个主要石窟放在合适的位置;通过多目立体测量的方法,用两台以上的相机对实物进行拍摄;通过激光扫描的方法,采集目标表面的信息等。后期制作时,研究人员首先建立石窟三维模型,再对其进行纹理着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给模型贴图。
 
“目前只是初步完成了3个石窟的测绘工作。”李平湘说,“一方面,精美的敦煌艺术要求精细的测绘技术,我们每天都必须处理海量的数字信息;另一方面,敦煌石窟的脆弱性也给数字化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据介绍,为了减少外界因素,如风、光和二氧化氮对石窟内壁画和佛像的损害,许多石窟并不对外开放。即使是研究人员申请进入石窟,也必须经过层层审批,而且进窟时间也有明确限制。对此,研究人员除了要非常谨慎外,通宵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虽然受各种因素影响,但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加快保护进度。”黄先锋表示。
 
黄先锋告诉记者,在现有数字敦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合考古、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就可以尝试对敦煌艺术进行虚拟修复,而这也是他们下一阶段准备尝试的工作之一。
 
《科学时报》 (2008-11-13 A1 要闻,原题《武汉大学用测绘遥感科技保存敦煌艺术 虚拟修复有望让敦煌艺术“重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