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连辉等 来源:《自然—通讯》 发布时间:2025/9/16 16:49:53
选择字号:
研究提出快速柔性水伏离子传感新策略

 

近年来,水伏效应因其在能量收集与传感应用中的独特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典型的水伏离子传感由于固-液界面存在较大的扩散阻力,水和离子需要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才能达到扩散平衡,严重限制了其在快速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如何突破流动阻力和重力的限制,实现快速、高灵敏的水伏离子传感,成为水伏新机制应用于离子传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报道了基于液-液界面低阻滑移与同步液压驱动的超快柔性水伏离子传感新策略。团队通过构建水平放置的包含有序功能化尼龙-66纳米纤维膜的柔性水伏器件,有效降低了无序纳米通道和重力引起的溶液流动阻力。团队利用湿润纳米通道内液-液传输区域的低阻剪切流动,实现了高达2.86cm s-1的流动速率,加速通道内离子迁移。新液滴的快速进入还可触发液压驱动效应,推动通道残余溶液中离子的同步迁移与富集,进一步加速电压信号的产生。

得益于该快速离子传输-累积机制,团队仅用3μL水滴便可在0.17s内产生超过4.0 V开路电压的突破性结果,其响应速度比已有报道快约两个数量级。该器件同时表现出宽范围的离子检测能力,并对NaCl盐溶液实现了高达-1.69V dec-1的灵敏度。水伏器件的离子传感信号是包含时间-离子浓度-电压的多维传感信号,通过时间切片处理可以实现高选择性离子传感,并且对运动过程中汗液电解质浓度变化进行准确监测。

该工作将液-液界面低阻滑移与同步液压驱动机制引入水伏效应,架起水伏技术与高性能离子传感之间的桥梁,为下一代水伏离子传感器的设计、开发与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549-1

水伏器件的应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